高等空洞教育

前幾個禮拜和學妹約吃飯,因為我回台中一陣子了,她前一陣子找到工作,想說很久沒見面,順便吃吃飯、聊個天,聽她說工作上的事情,我們就聊到感覺彼此年紀為什麼感覺這麼大!


我們都是 8 年級生,說自己老了可能會被很多人幹譙,20 幾歲跟人家喊老,讓我解釋一下為什麼我們這個覺得…

我們都是正常大學畢業,所以在 22 歲畢業了,然後我花了一年當服役,她花了一點時間在準備考試(什麼考試我不知道啦~),然後就這樣到了 23 歲,我一退役花了一點時間休息,到了 24 歲開始我的正常上下班生活(之前我也是有一點收入的,在家幫別人寫寫程式),覺得到目前生活還算不錯,我也沒什麼擔心了(除了擔心自己會孤老終身之外),然後學妹就跟我說她之前很徬徨,因為她工作找了好久,為什麼五專和大學念了這麼久,找工作卻這麼不順利?難道這幾年都荒廢了嗎?

細想了一下,我覺得我大學生活沒有留白,但是我是覺得因為我陰錯陽差的雙主修了一個還蠻有活力的課程,因此我的大學生活不覺得無聊,也感覺比別人充實,但是如果抽掉了這一部份,感覺就剩下羽球讓我比較懷念,我真的想不起來我在大學學到了什麼讓我覺得受益匪淺的,現在我最常用的技術和觀念,也都是自己在學時的接案和實習學到的,到底是為什麼會這樣,是我太不懂得惜福嗎?

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念的科系這樣,可是我念的應該還蠻和社會接軌的啊!資訊類別的應該很實用啊!其他的科系可能還比我們更徬徨吧?

然後我今天看到了這一篇文章 \【為何人生如此空白?\】台灣人最愛講產學落差了,空洞高等教育就是罪魁禍首,我們大學生時期的選課標準是什麼?我就不明說在一些小道上流傳的選課守則了了,我來說說我的(因為我覺得我選課標準和別人有點不一樣),我選課一是看課名有沒有興趣,我都直接選實用的課程,如程式開發等;一個就是看多不多人搶,多人搶得我就不去了,原因只是想說這樣很難選上,也不管老師怎麼樣,因為我認為老師教得好不好,從朋友口中聽到的好,應該就是講的比較有趣,我去上課都是一種「知道了」的感覺,真的要變成我的知識,還是看我有沒有興趣和真的會不會用到。

在大學時非學程的課(就是我雙主修的課程),我的選課標準就是照前面我提到的標準,但很常受到時間和選課人數的限制,所以最後我都選了一些冷門,我又不是很有興趣的課程(可能也因為我念的學校本來我有興趣的就不多吧),反倒是雙主修的課程都可以讓我選到我想選的課程,而且選的時候都會預期在課堂上學到什麼,而不是窮擔心選不選得上,所以現在可以讓我想起來的課程內容都是學程的課程。

在大學,我真的覺得許多課程都是在浪費我的時間,理由很多,但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不知道它用來做什麼?他也沒有讓我瞭解他可以用來做什麼?可能我想要學的東西都太篇工具型,像是程式語言這種東西,在課堂上總不可能帶著學生寫程式吧!可是講一些 Clean Code 的觀念總可以吧?有接觸過這本書的人都知道,這本書實際提到的程式碼不多,許多都是經驗談,這難道和商管類的經驗談就不一樣嗎?

那好,不說程式,說說專案管理總可以吧?但是我怎麼只記得我一直在系上的課程上學到專有名詞,案例考試都是考歷史上發生的事情?我如果要賺錢我難道要用別人用過的方法嗎?

其實我想說的是,為什麼會覺得人生如此空白,是因為我們在做決定時都沒有想過我想得到什麼結果?如果你是想要輕鬆過我就沒辦法了,那就不要抱怨生活太輕鬆吧,享受輕鬆的人生就好。有時候我們就是花太少時間想,要嘛不想,要嘛就是請別人幫我們決定,得到的當然大多就不是我們想要的。

PS. 原本我是想要打高齡教育社會,抱怨一下 22 歲大學畢業,讓我們這些人覺得到 25 遂,或者 30 歲要穩定下來都太倉促了,可是後來想想好像還好,所以邊打邊改了想法。